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试验仪
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试验仪
一、实验目的
1.熟悉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;2.太阳能电池光电特性测量。
二、实验设备
THQTN-1型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仪。三、实验原理
1 太阳能电池板结构
图1 太阳能电池板结构示意图
以硅太阳能电池为例:结构示意图如图1。硅太阳电池是以硅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大面积PN结经串联、并联构成,在N型材料层面上制作金属栅线为面接触电极,背面也制作金属膜作为接触电极,这样就形成了太阳能电池板。为了减小光的反射损失,一般在表面覆盖一层减反射膜。
2 光伏效应都
用光照射到半导体PN结上时,半导体PN结吸收光能后,两端产生电动势,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。由于P-N结耗尽区存在着较强的内建静电场,因而产生在耗尽区中的电子和空穴,在内建静电场的作用下,各向相反方向运动,离开耗尽区,结果使P区电势升高,N区电势降低,P-N结两端形成光生电动势,这就是P-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。
3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参数
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基于光伏效应。当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时,太阳能电池能够吸收光的能量,并将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。在没有光照时, 可将太阳能电池视为一个二极管,其正向偏压









当太阳能电池短路时,我们可以得到短路电流为ISC,当太阳能电池开路时,我们可以得到开路电压为UOC。
当太阳能电池接上负载R时,所得到的负载U-I特性曲线如(图四)所示,负载R可从零至无穷大,当负载为Rm时,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,它对应的功率为Pm:
Pm=Im×Um (2)
上式中Im和Um分别为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,将Voc与Isc的乘积与输出功率Pm之比定义为填充因子FF:

FF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特性参数,FF越大则输出功率越高。FF取决于入射光强、材料禁带宽度、理想系数、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等。
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η定义为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总辐射能Pin之比,即


图2 太阳能电池的伏—安特性曲线
四、实验内容与步骤
(1)测量太阳能电池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(直流偏压从0~2V)连接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:
图3
利用测得的正向偏压时I—U关系数据,画出I—U曲线。
(2)在不加偏压时,用白炽灯光照射,测量太阳能电池特性(4片串联负载特性更明显)。连接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:注意:此时光源到太阳能电池距离不能太近,可选择为35cm之后。

图4
(a)测量短路电流


(b)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,



(c)求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,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。
(d)计算填充因子:

(e)计算转换效率:

(3)电池的串联和并联
电池串联输出电流不变,电压相加。电池并联输出电压不变,电流相加。
五、实验数据
1、无光照时伏安特性表(并绘出曲线)
U(V) | ||||||
I(mA) |
(1) 入射光强J=
串联ISC= , UOC=
并联ISC= , UOC=
(2) 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,I对U的变化关系(并绘出曲线)
入射光强J=
R(Ω) | 9999 | 9k | 8k | 7k | 6k | 5k | 4k | 3k | 2k | 1k | 100 | 10 | 1 |
U(V) | |||||||||||||
I(mA) | |||||||||||||
P(mW) |
(4) 计算填充因子:

(5) 计算转换效率:

(6) 阐述太阳能电池串并联输出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:
备注:光功率Pin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强J

六、注意事项
1. 实验室,避免太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。2. 连接电路时,保持电源开关断开。
3. 做实验时,电压、电流及入射光强会跳动几个字(因电网电压不稳定导致光源不稳定造成),属正常现象,对实验结果无太大影响。
相关信息